退出长者模式
溧阳人爱上图书馆 城区居民1/10持有读者证
发布日期:2015-05-25  来源:常州日报
  记者认识的陆老伯,退休后有一个好去处,这就是溧阳图书馆。每天吃过早饭,他就和老伴一道去那里,找本书,静静地呆上半天。
 
  如今,像陆老伯一样,越来越多的溧阳人开始爱上了图书馆。
 


年高不减读书兴趣
 
  崭新的溧阳图书馆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5万余册,报纸杂志近1000多种,设置阅览座位384席,配有图书开架借阅室、报刊综合阅览室、少儿借阅室、陶希晋纪念馆、地方文献室。
 
  溧阳图书馆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固有模式,变被动性服务为主动性服务,与普通市民的生活贴得更近。
 
  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着力解决乡镇、社区读者“看书难、借书难”问题,该馆面向全市基层单位设点开展流动图书服务,供读者免费借阅。截至目前,溧阳共建立120多个流动服务点,每年送书到社区、企业、军营等地3万多册。
 


溧阳溧城镇刚成立的清濑草堂读书会,为市民构建读书交流平台

  因为阅读环境、设施的改善以及藏书量的增加,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方式也在改变,逐步推行了“一卡通”读书证。所谓“一卡通”,即运用图书馆集群化管理软件,构建该市以图书馆为总馆,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地点的总分馆制服务网络。市民只要一张读者证,就可以使用该馆的所有资源,方便了“农家书屋”的读者就近借还,将全市系统内80万册图书实现统一流通、检索,促进了全市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
 
  溧阳图书馆每年还举办多项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如悦读讲座、亲子读书会、读书演讲等,吸引更多市民加入阅读行列。馆长宋国忠感慨地说:“在图书馆工作多年,碰到的读书人不计其数,有很多读者让我感动。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份职业的价值。”
 


市民在溧阳图书馆读书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城区每10个人就有1个持有读者证。截至目前,该馆每年的读者流量达到了20多万人次,图书借阅量将近18万册次,持有读者证的读书人将近2万人,节假日排队等候借阅书籍已在该馆成为常态。
#p#副标题#e#
 
  溧阳:全民阅读点已有近1000个
 
  “书香进课堂·礼仪在心房”中小学礼仪专题宣讲活动,“图书开放日”,“品味人生·分享悦读”主题读书活动,“诵经典·爱劳动”职工诗歌创作大赛……连日来,以“书香溧阳·悦读生活”为主题的第5届“溧阳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
 
  溧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建设工程,近年来都将此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使得“读书节”规模日益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持续创新,影响逐渐增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读书节”也逐渐成为当地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为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溧阳市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入手,为市民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源和服务保障。目前,溧阳全民阅读已覆盖全市,并且还征集到全民阅读活动69大项100余小类,共有大大小小的全民阅读点(角)近1000个,全民阅读志愿者1000余名,遍及全市每个社区和行政村。
 
  在社区,“读书节”活动遍地开花。今年,溧阳燕山新区联系市文联、作协、图书馆等,在燕湖公园的恩情坊内成立了文联燕园创作研究室、作家协会燕园创作基地、图书馆燕园书友交流中心、新区悦读人书吧等活动交流平台,并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有好书共分享、本土作家作品签赠、读者感悟漂流等。
 
  在乡村,溧阳已实现17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其中,天目湖镇桂林村和上兴镇涧东村荣获“五星级农家书屋”称号,桂林村的“农家书屋”还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短短5年时间,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购入20余万册新书,其中每年投入近15万元购置符合农村需求的新书,每季度为每家“农家书屋”流转更新500册左右新书,累计为全市“农家书屋”配送和流转新书13万余册。同时,还招聘了157名村级文化工作辅导员,负责“农家书屋”管理和读书辅导工作。
 
  在学校,溧阳已将全民阅读推广到婴幼儿身边。溧阳图书馆与实验幼儿园共同组织开展“悦读悦美-亲子绘本阅读故事会”活动,服务对象是0-6岁婴幼儿。每周,该市图书馆举办2次亲子绘本阅读故事会,推广绘本阅读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去年,共有1000多个宝宝参加了该活动,活动还获得了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项目二等奖。
 
  此外,溧城镇组织阅读志愿者在各个社区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并把它贯穿在“天天乐”“邻里节”品牌活动中。
 
  记者还从溧阳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多年来,当地文联坚持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宣传推介本土作家,连续举办了10届文艺家读书班,并利用《天目湖》杂志阵地,刊登本土作家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溧阳文化,进一步推动溧阳文艺精品创作繁荣。
 
  今年下半年,溧阳全民阅读将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美丽乡村建设、客运书屋建设等,举办近30场系列读书征文和演讲活动。
#p#副标题#e#
 
  《家训》第一条
 
  “人的一生要学会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学习,以增强知识,二是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这是溧阳市埭头镇人大副主席马福友退居二线后写给儿子《家训》中的一段内容。他说,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坎坷,但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取、不断总结,才能活出无愧的人生。
 
  在马福友看来,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他的家里,只要有桌子的地方,都摆满了书,加起来差不多有3000多册。
 
  18岁那年,他高中毕业回家务农,想法很简单,就算种田也要有知识积累,不然难获丰收。他买来大量书籍,自学农业方面的知识。
 
  因为追求上进,他被选任村团支部书记,负责村里的宣传工作。为了利用黑板报这个宣传阵地,他勤读苦学,精心挑选出党的方针政策、惠农政策、生活小常识等出黑板报,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后来,他被调做代课老师。“每天传授学生知识,我也跟着学习进步。那时,花了大半个月的薪水,买来15本自学考试的书想考大学。看书有滋有味,汉语字典被我翻得滚瓜烂熟。”
 
  他所教的班级,每回在全镇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85年,马福友调到竹箦镇做宣传统战委员,并兼管一个片区的农村工作。从知识积累到联系实际,他为农村化解了众多矛盾纠纷,以做事公正赢得百姓信服。
 
  工作之余,马福友还勤于创作,撰写的文章不断出现在各级报刊上。他成为一名颇具知名度的兼职通讯员,正因为如此,50多次获得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
 
  多年来,他常与儿子、儿媳交流读书的感悟,并要求他们培训读书习惯,以“活到老学到老”而充实人生。
 
  最近,马福友报名上了溧阳老年大学电脑兴趣班。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回家还要学习,并联系课堂内容上机操作。他笑称,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不学电脑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何况学习还可以防止大脑老化与老年痴呆呢。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