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裱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工艺如何传承? |
发布日期:2015-03-31 来源:常州日报 |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近年来,学书法、绘画的人越来越多,书画的装饰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书画不可或缺一部分的装裱也引人关注。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近年来,常州从事裱画的人越来越多,在机裱等新工艺新方法逐渐普及的同时,传统的手工装裱工艺也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机裱日益普及
“这两三年来,裱画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湖塘开画廊的张军会说。这个来自西安的中年人,开这家画廊已有六七年,在买卖书画的同时,自己还写字、画画、装裱。
据了解,在文化宫、小东门、湖塘等地,集中分布着一些或新或旧、或大或小的裱画工作室,其中有不少是在从事书画、笔墨纸砚生意的同时兼做裱画,另外也有一些有名气的裱画师在家里做装裱,“具体数量难说清,常武地区二三十家应该是有的。”从事裱画工作40多年的刘祥林告诉记者。
由于每一幅书画的装裱难度、工艺和材料不一样,因此,装裱价格也有高有低,从几十元到几百元都有。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家,同样是六尺宣纸配以镜框,有的报价200元,有的报价500元。
“相对来说,机裱的比纯手工的要便宜一些,因为机裱的比较方便、时间短。”刘祥林说,对于要求不高的人来说,机裱也够用,因此现在市场上机裱越来越多,但机裱只能用于新画,如果是装裱过的旧画想要再次装裱,机裱就无能为力。
而在常州画院的裱画师刘志鸿看来,机裱的书画用卡纸填充,外带镜框,“有点洋不洋、中不中。”
手工装裱40多道程序
“虽然现在常武地区裱画的人很多,但能完全掌握传统手工装裱工艺的大概不超过10人,其中揭裱旧画水平比较高的估计也就两三个人。”刘祥林介绍。
裱画,有裁、托、镶、覆、装等5大项基本功,要历经40多道程序,其中包括洗、泡、衬画芯、托、配料、镶、覆、装等,裱一幅画需要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而如果是修复旧画,需要的步骤和程序就更多,时间也可能更长。
“机裱的话一个星期就能学会,而手工装裱要3年才能基本掌握。”刘祥林说,他前年带了一个徒弟,谁料9个月下来什么都没有学会。他认为,现在社会比较浮躁,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耐住寂寞,花3年时间去潜心学习裱画,“而且就算学会了,裱画也不是能赚大钱的工作。”
同时,裱画是个熟能生巧的实践性工作,现在裱的多数都是新画,旧画比较少,因此年轻人就算想学旧画揭裱也难得有实践机会。“我们以前学裱画的时候,一年要揭裱上千幅旧画,现在我这里一年裱的旧画才100来幅。”刘祥林不无忧虑地说,“传统手工裱画工艺的传承,不是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个大问题。”
“80后”裱画工
在今年我市文化系统的“名师带高徒”活动中,出现一对裱画的师徒:已经退休的常州画院资深裱画师刘志鸿带常州画院裱画工奚飞。
戴着眼镜的奚飞看上去很斯文。这个生于1986年的小伙子,2009年来到常州画院学习裱画。虽然上学时并没有学过这些,但在刘志鸿的指导下,奚飞已经逐渐掌握了裱画的基本功,慢慢成为一名年轻的裱画师。
记者在奚飞的办公桌上看到,几页摊开的宣纸上写满毛笔字。“裱画这个工作虽然比较单调、寂寞,一天到晚就是对着书画、宣纸、浆糊什么的,但也比较安静。”他笑着说,裱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而刘祥林的工作室内,也有一位年轻人正在安静地裱一副大画,“这是我的女婿,跟着我学了1年了。”刘祥林说,女婿有绘画基础,人也比较聪明,因此虽然才学1年,但已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裱画,“我能再带几年就带几年,以后就要看他自己了。”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