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韩郎自大” |
发布日期:2007-12-13 |
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了中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汉文化。他将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新快报》2007年12月12日) 朴正秀的观点,让我想起了那个“夜郎自大”的典故。历史上,嘲笑夜郎侯者不乏其人,其实我倒觉得,有点冤枉了这位夜郎侯。可以说,信息不对称,使夜郎侯问出了“汉孰与我大?”的问题。如果这位夜郎侯知道夜郎国和汉朝各自的实力情况,他还至于“自大”吗? 然而,韩国学者朴正秀强调的汉字是朝鲜民族“遗留”给中国人的东西,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朴正秀教授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流动高度发达的时代,以他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要断言汉字是朝鲜人的发明,除非有大量绝对可信的第一手证据证明汉字,否则,他的这个韩郎自大式的论断,往轻者说很浮躁,往重者说则是别有用心。 该如何看待今天某些“韩郎”的自大? “韩郎自大”,是韩国个别学者文化沙文主义念头作祟的必然产物。活字印刷术,“原产地”挂上了韩国的招牌;端午祭,也归韩国所有;中医,韩国也在忙着申遗。没想到,就连中国人使用几千年的汉字,在韩国个别学者眼里,同样该归功于他们祖先的发明。难怪有人 “劝韩国人不要再闹了,再闹下去就变成中国人了”。的确,使用别国的文化遗产本无可厚非,还想为自己借用的文化遗产更姓易名,是典型的沙文主义思维。对于这种言行,我们应有足够的警惕,以应变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然而,《新快报的》报道中有个观点:活着的汉字不用申遗。言外之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将“活着的”文化命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也没必要和朴正秀较真。如此“达观”的肚量,令我吃惊。为汉字申遗,虽然还是一个建议,可以当作个别韩国学者的一厢情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假如真的有一天,汉字被宣布为韩国的文化遗产,纵然对中国人的生活不至于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尊严,以及中国公民的自尊心,将有严重的损害。活字印刷术和端午活动的前车之鉴,应该是两个例证了。如果我们抱着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任凭朴正秀们去游说、折腾,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包括“活着的”),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冠名权,对今天的人影响不大,几个世纪之后,可能会动摇包括中国后代人的观念。所以,必要的历史文化危机感,还是不能丢弃的。 目前,国家版权局正在牵头申报一个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课题。其实,汉字等中华文化遗产,同样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中国要强大,理所当然包括文化的强大,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是说,应当站在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去应对个别国外学者或组织的文化侵权言行。唯如此,“韩郎自大”的不和谐音符,才能逐渐熄灭。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