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监测体系形成 对文化保护有样板意义 |
发布日期:2007-11-15 |
在14日上午召开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会议上,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敦煌莫高窟的监测工作目前已形成体系,这对于我国的2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具有样板意义。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会议”,吸引了19个省区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近百名代表参加。据了解,世界上第一批世界遗产诞生于1978年。1987年我国拥有了第一批6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会议要求,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地要全面开展监测工作。敦煌莫高窟、武夷山、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地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其中由敦煌研究院开展的敦煌莫高窟监测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尤为引人注目。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柴晓明与会讲话。 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介绍,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监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直觉判断到系统化、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至今敦煌研究院已实施了气象环境监测、风沙检测、水环境检测、洞窟壁画病害监测等项目,这些项目已形成了敦煌莫高窟大环境监测、洞窟文物本体监测、安全防范监测、游客调查监测等系统体系,对这些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为莫高窟的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