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读书需要指标化吗? |
发布日期:2007-11-07 |
泛指标化是我们公共行政的一大特色。上海市级机关将为公务员提供一批学习“菜单”,要求机关公务员每年完成6~12本书的阅读,每周阅读时间为7~10.5小时,同时还规定公务员每人每年用于学习性的支出不少于300元。(见10月8日《青年报》)笔者认为,将读书学习这一本应自觉化、个人体验性、私人化的行为硬性指标化,很不合适。 一来读书不可强迫,读书需要一个人自觉、主动、积极的精神投入,强制读书的学习效率会非常低;二来读书不可监督,这是一种精神活动,即使你可以盯着一个人捧着书,但根本不能监督其精神是否投入到读书中;三来读书指标不太好考核,某些官员伪造个读书报告或走走形式通过知识考核是很容易的。 其实,公务员读书纯粹是私人事务。比如白领、工人、教师、工程师、刚毕业的大学生等,根本无须谁强制他们读书,他们会主动挤用休息时间读书充电,因为职位高度的竞争性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吸取更多的新知识而获得竞争优势,避免待业或下岗。 显然,公务员的读书学习之所以需要行政强制规定,在于这个职位严重缺乏竞争性。公务员考试虽然竞争非常激烈,数百人争夺一个职位,但一旦通过考试获得了公务员职位后就会非常稳定,就成了铁饭碗。职位如此缺乏竞争性,多少公务员会主动把时间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曾有调查显示,中国公务员严重缺乏阅读习惯,更多都把时间花到应酬、考察和文山会海中去了。 如果真想让公务员积极读书和学习,强化干部选拔和任用上的竞争,建立能上能下、任人唯贤、能进能出的制度就行了。有了竞争和考核压力,有了饭碗被砸之忧,他们自然会像白领和教师们那样去积极充电。(曹林)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