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传统文化很有必要 |
发布日期:2007-10-12 |
人物档案 钱逊,1933年生,江苏省无锡人。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研究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现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等。 父亲是史学家,儿子读大学选择的也是历史专业,后专攻中国思想史,钱逊教授,以研究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著称,在百家讲坛他主讲《儒学与人生》。采访中,74岁的钱逊教授显得平易近人,这也许是他对一直尊崇的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身体力行。 与父亲在一起时间很短,受父亲教育主要通过读他的书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的儿子,当被问及当年钱穆是怎么教育与影响了自己,钱逊连称惭愧。他们家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正好是战争,所以很长时间父亲没有跟他们在一起。“抗战结束后,父亲在无锡,我们在苏州,在一起的时间也很短,所以直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育并不是很多。受到父亲教育主要是通过我读他的书。当时家庭的教育,我母亲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比较多。从我自己来说,还是社会影响比较大。” 溯家学,堂兄钱伟长,其父也曾就读省中 钱穆生有5个子女,其中2人任清华大学教授,三子钱逊,长女钱易,这个家族中,还有一位大家,钱伟长,钱逊笑着说:“钱伟长是我堂兄,比我大21岁。现在在上海,95岁啰。”而钱伟长的父亲钱挚,当年曾与钱逊的父亲钱穆一起在省常中就读,钱挚是哥哥,读的是师范班,任班长,钱穆读的是中学班,兄弟两人为何读不同的班,校长屠元博很奇怪,便找来哥儿俩问他们,钱挚说,因为家贫,我读了师范就可以工作,为家里挣钱了。当时师范只要读1年,为此屠校长给他在学校里找了个勤工俭学的岗位,当理化实验员,1年后毕业,屠校长还给钱挚在常州找了个小学教员的工作,但钱挚觉得母亲在无锡,需要自己回去,最后还是回到无锡,当教师,办了一所小学。 传统文化,作用于无形之中 以研究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著称的钱逊,对于传统文化,认为提供了做人的最基本的东西,作用在无形之中。 “以前我们对传统否定的太多了,现在很多人提倡学习古文,如四书五经,可以说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客观需要。” 钱逊认为,在最基本的层面,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最基本的做人方面,我们传统文化的东西还是非常重要的。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讲做人要诚信。过去一提到传统的东西,就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封建的,实际上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很多是一种做人的常道,它是一种普遍的、永恒的,做人都需要遵循的东西,这是最基本的东西。从这点来讲,学习传统文化还是非常重要的,打个基础。 对于现在有的家长让孩子读三字经、千字文这样的典籍,钱逊觉得,有好处,而且很有这个必要。现在需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其实不止下一代,读一些我们最传统的、最基本的一些东西。周新生 虞力人 王芳文摄 钱逊(右)欣然接受省常中约请,校庆再到常州。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