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市7处、13件(套)文物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
发布日期:2022-07-05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7月1日,适逢中国共产党101岁华诞,常州市戚机厂旧址等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及瞿秋白赠妻杨之华金别针等11件/套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文物革发〔2022〕13号)要求,常州市精心开展了第二批革命文物申报工作。

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开展革命文物资源调查,持续做好革命历史类馆藏文物定级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推动我市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入选文物简介

戚机厂旧址(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旧址)包括民国办公楼、解放初期办公楼、总成车间等老厂房建筑及数台老机器设备,见证了中国铁路艰难起步而又奋发图强的曲折道路。戚机厂原名吴淞机厂,“一二八”事变后,吴淞机厂搬迁至此。常州沦陷后日军进驻工厂,1940年5月,中共澄武锡工作委员会组织成立了戚机厂“青抗团”,开展抗日活动。1944年,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中共澄西县委等在此派遣和发展16名党员,领导工人开展抗日斗争。1949年2月,戚机厂工人为反饥饿、争生存,进行了一次震惊京沪杭地区的大罢工,史称“二月大罢工”,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1953年后,工厂名称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化,2007年,工厂隶属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始终与国家铁路事业紧密相连,为振兴中国铁路事业、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12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三厂旧址(常州国棉三厂旧址)为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在常州的纺织工业遗存,建于1936年,刚建成被日军占领,直至抗战胜利后陆续投产。50年代率先完成公私合营,成为常武地区第一批公私合营企业之一,起到表率作用。1966年实行地方国营改制,更名为国营常州第三棉纺织厂。解放初期,为稳定市场,《常州民报》每日公布粮油纱布的价格,其中的纱布即按照大成生产的产品而定价。大成公司强有力地控制,较好地防止了物价的飞涨,为解放初期常州的工业发展和市民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1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恒源畅厂旧址(常州第五毛纺织厂旧址)始建于1936年,抗日战争期间焚毁,1946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恒源畅厂改为公私合营,第一位公方厂长为吴良佐,是原纺工部部长吴文英之父。1966年9月实行国营后,更名为国营常州第五棉织厂,1980年更名常州第五毛纺织厂。2010年完成修缮后成为江苏省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实例。

2011年12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常州第二无线电厂旧址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共和国信息产业之父王诤将军亲自规划布点的一个电子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研究我国早期电子工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现厂区内建有王诤将军纪念场馆,保存并展示王诤将军后人捐赠的一批遗物。

2018年3月公布为第七批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沙河水库大坝兴建于1958年,1961年建成,集水面积148.5平方公里,百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23.00米(吴淞基面,下同),二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24.42米,总库容1.086亿立方米。水库枢纽工程有主坝一座,坝顶长190米,坝顶宽8米,坝顶高程25.7米,最大坝高21.1米,主坝东侧建有主坝泄洪闸一座和主涵一座,分别承担沙河水库的泄洪和向溧阳市第三水厂、天目湖水厂、沙河水库中干渠输送自来水水源和灌溉任务。副坝四座,分别为东副坝、西副坝、吴岭副坝、乔山下副坝。

2012年2月公布为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现有两进和一大院组成。头进为平房,五开间。二进是六开间,除最西边两间是二层楼房外,其余四间均为平房。建筑占地面积为382平方米。

1938年冬,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第三路副司令员何克希受党的派遣到武进戴溪一带搞统战工作,先后在戴溪建立交通站、情报网。1939年1月,江抗三路在戴溪、洛阳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派参谋长胡发坚任江抗三路副司令兼党总支书记,同时又派徐绪奎任江抗三路军参谋长。1939年5月初,江抗三路与叶飞率领的新四军老六团共约1000多人进驻戴溪,司令部设在高家村,并召开江抗总指挥部成立大会。会后,江抗总指挥部率领千余人从戴溪出发东进抗日,拉开了新四军东进的序曲。

2012年2月公布为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后潘村潘宅(中共澄西县委地下交通站旧址)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现存房屋一进,二楼层,三开间。

抗日战争时期,潘宅作为中共澄西县委地下交通站,南下串联我党戚机厂、武南县委的武装斗争,北上联络横山桥、郑陆、江阴的抗敌情报,位置关键,作用独特。后潘村地下交通站主要依托潘桂英、潘桂凤、潘荣仁三家建立,由 时任中共澄西县委书记、县长俞廼章发展的堡垒户、支点户,其中潘荣仁兄弟五人先后参加革命,时称“潘家五虎”,声名远播长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据当年的中共澄西县委领导俞廼章、康迪、张志强回忆,当时新四军的主要将领谭震林、叶飞、王必成、管文蔚,都曾到过后潘村地下交通站,是抗日战争时期澄西地区抗日斗争的重要情报据点。

2012年2月公布为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市文保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